“打車軟件”先有被一些城市短暫叫停之痛,後有“燒錢大戰”之爭,再有佛山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嘗鮮打車軟件,做出“不封殺、會監管”的表態。上海市交港局下了一紙禁令,規定從3月1日起,實施早晚高峰時段出租汽車嚴禁使用“打車軟件”提供約車服務的措施。這著實讓“打車軟件”火了一把又一把。(3月3日《廣州日報》)
  作為數字時代的產物,“打車軟件”的確以其自身的便捷性贏得了不少年輕群體的青睞,也為出租車司機帶來了利益,但它難以掩飾互聯網思維的弊端,那就是以犧牲相當一部分不熟悉互聯網以及手機APP軟件群體的利益為代價,“打車軟件”在社會上的境遇其實就是中國“數字鴻溝”不斷拉大趨勢的一個縮影。
  “數字鴻溝”是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貧乏者之間的鴻溝。隨著數字時代的不斷發展,處於不同社會經濟地位的人獲得媒介知識的速度是不同的,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人將比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獲取這類信息。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結果是兩者之間的“數字鴻溝”不斷變寬,差距不斷擴大。
  為什麼“打車軟件”現象凸顯出社會“數字鴻溝”拉大趨勢?首先,接觸媒介和掌握信息的經濟條件限制。“打車軟件”要求要有較為先進的數字移動終端設備,而目前國內擁有可以使用類似軟件的手機用戶的比重並不高,而經濟占用優勢的群體顯然更容易接觸到“打車軟件”。其次,知識信息獲取和儲備上的差異。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和較大的閱讀量,這些見多識廣的人,對新事物、新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也就越快,因而瞭解和使用“打車軟件”之類軟件的能力就越強。類似“打車軟件”之類的新應用在生活中不斷增多,隨著時間的推移處於“數字鴻溝”兩端的群體之間的差距就在逐漸凸顯出來。
  我們可以看到,對“打車軟件”持有反對意見的群體主要是老人、農民工以及不經常使用“打車軟件”的人群,這類群體無論是在經濟條件上還是在接受教育程度以及信息獲取技能上都處於弱勢。他們對於“打車軟件”的反對,其實就是對於互聯網時代下“數字鴻溝”不斷拉大趨勢的不滿和擔憂。
  數字時代的發展一方面給位於鴻溝有利一方的人們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發展空間,而另一方面,位於鴻溝的不幸運一方,就意味著更少的機會參與以信息為基礎的新經濟。透過以“打車軟件”我們應該清醒的看到數字技術的分佈和使用的不公帶來的不利的社會影響,在緊跟時代步伐的同時,警惕數字時代下的“數字鴻溝”越拉越大。
  文/徐靖德  (原標題:打車軟件遇阻釋放社會數字鴻溝擴大信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g32igup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